兩個多月過去了,這個春節,仿佛青島市黃島“11·22”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已被外界遺忘。爆炸點已修複如初,海邊清理油污的工人也已撤退,周圍的煉油化工廠仍日夜不停地生產著。
  1月27日,東方早報啟動春節環保特別行動“家鄉去哪兒了”,其間早報記者重返黃島,探訪事故現場,並探望了部分遇難者家屬。
  對他們來說,現在的黃島已經是回不去的家鄉,事故的陰影、對污染的恐懼,以及現實生活的困窘卻是在人們視野之外,冷暖只有自知。
  而眼前,那片寂靜卻“色彩斑斕”的海和那62個註定無法團聚的家庭,正在並不久遠的歷史輪迴中,訴說著那一刻的撕心裂肺。
  早報記者 黃芳
  一、張偉的故事
 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,是在從上海飛往青島的航班上。2013年11月22日晚,他去尋親,我去採訪。
  第二天,他告訴我,他弟弟沒了,死在黃島爆燃事故的現場,留下了8歲的女兒和體弱的妻子。
  大年初四的晚上,我給他打電話,他在從老家大慶回上海的慢速火車上。如果不是孩子今年高考,他真希望能在老家多陪陪老母親。
  他把原在青島照顧孫女的母親接回老家,把弟媳、侄女也接回來。他的發小們、老家的朋友們送來滿滿的年貨和祝福,他說起這些都是感恩。
  新年,張偉在微信朋友圈上貼出全家人圍成一桌打麻將的照片,寫道:“過年了,老、少都是賭徒。哈哈。”
  兩個多月過去了,這個春節,全家人都在刻意地把親人逝去的悲痛蓋住,誰也不提。只有一次例外。
  除夕那天晚上,老的少的坐在一起,張偉突然端起杯子,“老弟,過年了你也喝一杯吧。”然後,誰也沒說話。
  很快,老母親哭出了聲,8歲的小侄女眼圈紅了。
  那個孩子,白天還跟哥哥姐姐們沒心沒肺地玩。晚上,奶奶摟著她睡覺,“你咋哭了呢?”
  “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,我沒有?”
  如果說張偉這樣的遇難者家屬他們的傷痛是顯而易見的,那麼對於趙欣華這樣的事故區居民,事故的陰影、對污染的恐懼,以及生活的困窘卻是在人們視野之外,冷暖只有自知。
  二、趙欣華的故事
  電話通了,我給他拜個年後,卻發現電話那頭的他興緻不高,和我兩個月前見到那個明朗的東北大漢很是不搭,我有些意外。
  他叫趙欣華,40多歲,兩個多月前我在事故現場附近遇到了他,他是當地的三輪車司機,愛看新聞聯播,關心國家大事,熱情爽氣,透著東北人的那股兄弟義氣。
  那段時間他拉著我到處找人,死活不肯收錢。“你是為大伙做事,我能收錢嗎?”我不知道怎麼謝他,翻遍書包,不好意思地掏出一塊巧克力,他推了半天收了,小心地收起來,“留給家裡孩子吃。”
  事實上,他還是事故現場的目擊者和“救援者”。在救護車到來之前,他把賣炒貨的李金光從廢墟里救了出來,李成了當時事故現場他附近幾個人中的唯一幸存者。
  其實趙欣華也是外鄉人。他來自東北農村,上世紀90年代隻身到黃島來闖生活,白天黑夜開三輪攢下錢,然後在鹽灘村買下一套房子,不大,八九十平方米,花光了他的積蓄。
  他在這裡娶妻生子,置產,這份工作供養了他的妻子和一雙兒女,大的14歲,小的還未上小學,他以為在這裡扎下了根。
  未料意外擊中他的生活,他原本以為那隻是別人的故事。
  是啊,他本來只是那場事故的旁觀者,傷痛都是別人的,儘管他也為好朋友的逝去惋惜,悲傷,但畢竟……
  從前,春節是趙欣華最忙碌的時段,“一個下午就能掙來三四百塊。”大年初四這天,他出門趴了一下午活,拿回來二十塊錢。
  “人都走了。”
  鹽灘村及周邊的北海花園小區在這次事故受損最嚴重,而在此之前,因為距離化工廠太近,當地的居民早有不滿,有實力搬走的人早早地搬遷。此次事故後,猶豫不決的那部分人也走了,或去距離這十幾公裡外的開發區買房、投靠親戚。
  一名房地產中介說,就在事故發生的第二天,他的一位客戶退掉了挨著北海花園的盈泰嘉園的房子,就連1萬元錢的訂金都放棄追回。
  最近,找趙欣華拉活的都是搬家的人們。
  這片地方最熱鬧的鹽灘集市變得冷冷清清。到了晚上,這裡黑漆漆的,竟不像過年。
  春節趙無心貼對聯,鞭炮也沒放。哪裡還有心情呢?當然不止是他。整個鹽灘村今年的春節冷清得嚇人,少有人貼對聯。“能走的都走了,留下的也沒心情。”
  如今讓趙欣華犯愁的是生活的出路。他的同行們都在賣車,而他們或者年輕或者力壯,可以去青島開發區謀一份出租車司機的差事,或者改行。
  但對於趙欣華,這是個現實而窘迫的難題,他的孩子還在當地上學,他無法抽身。40多歲,除了開車並無所長,“哪個單位還會要我們?”
  他賣不得鹽灘的房子,也買不起開發區的房。事實上,“這裡的房子五年內恐怕都沒人買了。”
  而那個讓他們恐懼的“麗東化工廠”,趙說它在年前又開了工,一切都沒有改變。能改變的只有居民自己。
  北海花園社區里,當年那個抵制麗東化工項目上馬最“積極”的老王頭也放棄了,最近他搬去開發區投靠親人。
  兩個多月過去了,事故現場被炸開大口子的路面平整了,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把那個肇事的暗渠改成明渠,規劃圖上顯示這裡要變成兩旁綠樹,人工河流的花園小區。
  事故發生時,青島市政府說,黃島涌入了兩百多家媒體。如今,在互聯網上搜索已經鮮見這裡的報道。
  一切似乎已經過去。
  三、一對夫妻的故事
  在事故中喪生的一個女人,和趙欣華是東北老鄉。她和丈夫從黑龍江過來。爆炸把女人當場炸死,留下50多歲的丈夫。
  他們在黃島生活了很多年,夫婦倆賣菜為生。攢了錢在青島下轄的膠州買了房子,孩子們大了也在青島找了工作安了家。
  不過,趙欣華說,那個女人死後,男人死活不願意留下來了。他和妻子的靈魂告別,和兒女告別,回到了東北老家。“再也不回來了。”這裡是他的傷心地。
  是的,留下來的都是有心而無力搬遷的老百姓們。
  一名從山東高密到這邊海產品市場做小生意的攤主說,她把積蓄全部拿出來,還貸款30多萬元在北海花園買了套房,“如今發生爆炸後,恐怕1000塊一平方米也賣不出去了。”
  附近盈泰嘉園社區的一位居民說,就等熬到他家女兒上完初三,他們就全家搬到開發區住,再也不回來。
  趙欣華告訴我,政府說如今當地的環評已經達標,孩子們也開始複課,生活恢復正常,污染不會存在。
  他不相信。事實上,他覺得大多數人也不相信。“否則他們幹嘛要往外搬呢?”
  這種不信任或許只是緣於居民內心對安全感的極度渴望。
  不過在被當地大煉油和麗東化工項目上馬前的聽證會拒之門外後,趙欣華和他的鄰居們寧願選擇不相信。居民們堅信,他們當年“被代表了”,不少人說,那些在聽證會上投贊成票的居民代表都是社區幹部。
  趙說,政府告訴他們正在規劃通地鐵到這邊,工廠也會外遷。
  可是,不相信能怎麼辦呢?趙欣華說,這裡就像是死牢,被困住。
  如同張偉一樣,那場事故讓62個家庭新年無法團圓。死者已矣,留給生者的卻是長久的悲痛。張偉說,“只能靠時間來治愈了。”
  在117萬元賠償款後,在事故調查報告公佈後,這件事故註定被記錄進歷史,它是過去的事情。
  可那些毫無生氣的死傷數字後,卻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,他們背後又是各式各樣的家庭,還有更多像趙欣華這樣隱性的“事故難民”,不知道他們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呢?
  (文中部分人名系化名)
  (原標題:重返黃島:寂靜的 春節,被污染的海,被遺忘的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27humd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